第二百四十六章 并轨打击!佟智国:天才到有些吓人了吧! (第2/2页)
同时,每一枚爱国者导弹,售价都超过三百万美元。
换句话说,只要发射一次爱国的导弹,成本就在三百万美元以上,换做是种花币高达两千万以上。
离子炮的发射成本要低太多了,现在的技术研究中,每一次发射成本也只有几万而已,大部分损耗的就只是超高功率的电力。
如果有足够充沛的电力支持,发射原材料再加上电力损耗,每一次发射成本能压缩到1万以下,相比导弹类防空武器,甚至可以用‘无成本’来形容。
一枚爱国者导弹,足够发射两千次离子团。
这个比例太惊人了。
“一个大城市安装个上百台,就可以应对覆盖式导弹打击。”
“制造安装以及其他成本加在一起,整体不会超过三百个亿,低廉的制造成本,高发射频率、打击精度以及打击高度。”
“优势,太明显了……”
佟智国和刘洪磊讨论着都有一种激动的感觉。
但在激动过后,他们还是要回到现实,刘洪磊深吸一口气,郁闷道,“不管怎么说,还是希望能够打击卫星。”
“到时候,就能做到对卫星的高效打击,而不只限于防御导弹袭击。”
“防空武器,也拥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。”
佟智国也赞同的点头,“是啊,到时候,就完美了。”
“只是,很难啊……”
……
办公室里。
张硕对于所碰到的技术问题已经有了了解。
他第一时间就很清楚,只光靠计算无法完全解决精度问题,因为可以影响精度的因素太多,而且都不是百分百确定的数值。
多重因素堆叠在一起,自然肯定会有个偏差范围,偏差最低也会有几十米,甚至是几百米。
这是一过脑子就能想出的结论。
当然,更精准的计算还是有用的,肯定能够让偏差范围缩小,但具体就很难说了。
张硕并没有着急做研究,而是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。
他也想到了佟智国想到的内容--一种新的技术,比如,利用雷达进行轨迹路径修正。
然后,就否定了。
研究一种能用雷达对离子团进行轨迹修正的技术,还不如研究一种全新的打击武器。
后者都会更容易一些。
那么怎么解决呢?
张硕靠在了椅背上,双手抱胸闭上了眼睛,脑子里建立起离子团的打击路径。
离子团打击卫星,必定会受到地球自转以及空气阻力影响。
刘洪磊、佟智国介绍了很多的影响因素,但实际上,这两个影响因素是最大的。
从地面上看来,离子团的路径是一条直线,但实际上,是一条略带弯曲的弧线。
地球自转以及空气阻力叠加影响并不大,很多时候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,但反映到一千公里的太空,略微的偏差也会带来极大影响。
“那么是不是能够利用某种方法降低这种影响?”
“轨迹修正?”
“轨迹修正……”
张硕顺着思路仔细的思考,他想的轨迹修正,自然不是离子团自动修正轨迹,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轨迹,去对太空目标进行打击。
现在的打击轨迹是垂直打击,差不多可以理解为,找出目标距离离子炮最近的位置,然后再计算并进行打击。
“如果不在最近的位置呢,比如说从后面……”
“以接近追寻轨迹的方式,进行打击?”
他思考的眼前一亮。
不过想要降低地球自传叠加空气阻力的影响,接近并轨打击就是个好方法。
并轨打击,就是让打击轨迹,尽量接近卫星的轨道,两者的夹角越小越好,最好是夹角为零度,那么打击难度,就从面上的一个点,变成了直线上的一个点。
张硕继续思考着,干脆建立了个任务——
【任务四】
【研究项目名称:改善离子炮打击卫星精准度(难度评估:C)。】
【进度:19.28%。】
(任务可取消,当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:0。)
(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:79。)
“果然!”
看到任务进度数值,张硕眼睛顿时一亮。
19.28%,也就代表他的思路是正确的,等于是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。
顿时,心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。
……
刘洪磊、佟智国一起回来了。
他们离开了大概有半个小时,再回到办公室的时候,就看到几个研究员和张硕、薛柏坤一起讨论着,关键字是什么‘新轨迹’、‘打击方式’、‘功率’之类的内容。
佟智国疑惑问道,“你们在说什么?什么新轨迹?”
有个叫邓建的研究员,精神奕奕的说喊道,“佟院士,张硕教授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案,而且我们讨论了一下,感觉很有希望啊!”
“啊?什么?”
佟智国都听的愣住了。
刘洪磊也是一脸的惊讶,他站在门口都没走进来,就只是站在那里听着。
邓建兴奋的继续说道,“并轨打击啊!尽量让离子团轨迹接近卫星轨迹,这样一来,打击面变小了,同时,也最大限度降低地球自转和空气阻力的叠加影响!”
“唯一就是,打击路径变长,我们需要增加离子团的初始速度和能量。”
佟智国顺着思考,随后问道,“打击路径边长,偏差不是更大了?”
“我们计算过了!”
邓建继续道,“打击路径增加一倍以上,直接影响实际上就只有百公里高度内的空气,只要速度够快,影响就会大大降低。”
“如果能排除地球自传叠加空气阻力的干扰影响,精度最少能五倍、十倍!”
“再加上精准的计算,就可以把精度缩小到五十米内,甚至更低……”
邓建说完了以后,其他研究员也禁不住热烈讨论起来。
佟智国则呆呆愣愣的和刘洪磊对视一眼,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非常怪异。
出去半个小时,问题就解决了?
看样子,办公室已经讨论很久了。
换句话说,他们才刚出去不久,也就是跑一趟厕所的时间,张硕教授就想到了解决方案?
这可是困扰了实验组很久的问题啊!
张硕教授……
天才到有点吓人了吧!